首页
丹阳市妇幼保健院丹阳二院
宗 旨:关爱妇幼  共享健康
愿 景:健康妇幼  幸福妇幼
医院目标:建成保健与临床相融合,群众满意、员工幸福、社会信赖的“三级乙等妇幼保健院”。
Danyangshi Fuyou Baojianyuan Danyang Eryuan

冬令时:上午7:30  ——  11:30  下午 13:30  —— 17:00

夏令时:上午7:30  ——  11:30  下午 14:00  —— 17:30

门诊

时间

【妇幼健康科普】尽信“书”不如无“书”:你会看体检报告吗?
来源: | 作者:丹阳市妇幼保健院 | 发布时间 :2025-09-24 | 136 次浏览: | 分享到:

根据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最新发布的数据,乳腺癌已超越肺癌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作为一名乳腺科医生门诊也经常会碰到罹患乳腺癌的患者哭诉:自己明明每年都体检,都是正常,怎么突然就得乳腺癌了。首先,我们要知道常规体检项目,例如血常规检查、胸部X光片拍摄、腹部超声波检查等,从本质上讲,主要是对人体基础健康状态进行的一种普遍性和常规性的评估。这种评估的目的是了解个体的整体健康状况,但它并不具备针对癌症进行精准筛查的功能。这些因素对于癌症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在常规体检中往往无法得到充分的重视和评估。此外,由于不同个体在预算安排上存在差异,以及不同医疗机构在设备、技术和人员能力方面的参差不齐,一些关键的癌症筛查项目,例如胃肠镜检查、乳腺钼靶、64排及以上螺旋CT扫描等,可能会在实际体检过程中被遗漏或省略。这种情况进一步降低了常规体检在癌症早期发现和预防方面的有效性。因此,尽管常规体检对于维护健康有重要作用,但在癌症筛查方面,仍需结合更专业的检查手段和个体化风险评估,才能更有效地预防和早期发现癌症。

另外是由于对假阴性与随访忽视,假阴性:筛查技术本身存在局限,或操作不规范、设备误差可能导致“实际有病却未检出”。随访忽视:体检报告中“结节”“囊肿”“轻度增生” 等描述后常附带“建议 3 - 6 个月随访”,但多数人因无症状而忽视,而肿瘤生长速度差异大,部分恶性肿瘤倍增时间仅20-30天,长的平均约200天(仍在1年内)。从癌细胞突变到形成可检出病灶(>5mm)需数年,而爆发型肿瘤可能在两次体检间隙快速发展。若发现异常指标未及时复查,可能错过黄金干预期。此外还有对肿瘤标志物的过度信赖。正常结果也可能暗藏危机,肿瘤标志物是肿瘤细胞或正常细胞在受到肿瘤刺激后释放的特定物质,这些物质可以在人体血液及体液中检测到,并一直作为多种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存在局限性。简而言之,标志物检测结果正常,并不代表体内不存在肿瘤;相反,结果出现异常,也不一定代表就罹患恶性肿瘤,也可能是由炎症、良性疾病等其他因素所致。


科学应对建议

个性化筛查:根据年龄、家族史、生活习惯等制定个体化筛查方案。选择权威机构:确保筛查项目规范、设备先进、医生经验丰富。重视随访:严格遵循医生建议,对异常指标进行动态监测,避免因“无症状”而延误治疗。

在此根据《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 (2025 版)》重点提示乳腺癌筛查方法:

•高危对象: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的患者;既往30岁前接受过胸部放疗;有乳腺癌家族史但尚不满足遗传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综合征*(详见附注)疑似患者条件的健康女性。

•筛查建议:一般妇女 40 岁之前不推荐筛查;40 岁开始筛查,推荐每 1-2 年进行 1 次乳腺 X 线检查,对致密型乳腺推荐与 B 超检查联合;70 岁以上,体健者、预期寿命 10 年以上者均建议维持筛查,每 1-2 年 1 次乳腺X线检查。乳腺癌高危人群推荐 40 岁或更早开展乳腺癌筛查,每年1次乳腺X线检查,每 6-12个月1次乳腺超声检查,每 6-12个月1次乳腺体检,必要时每年1次乳腺增强核磁共振 MRI 检查。

•预防建议: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烟酒,合理营养,保持健康体重,坚持锻炼;适时生育,母乳喂养;参加乳腺筛查,定期体检。


附注

遗传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综合征

1.有以下情况者为疑似患者,建议遗传咨询或参加基因筛查:

(1)家族中有BRCA1/BRCA2基因突变的携带者;

(2)家族中有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在45岁之前;

(3)家族中有2个乳腺癌患者(其中1人双侧发病或2人单侧发病),发病年龄在45~50岁;

(4)家族中有2个或2个以上乳腺癌、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患者;

(5)家族中有男性乳腺癌患者;(6)有乳腺癌、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史者。


体检的核心价值是初筛和提示风险,而非绝对的“防癌保证”。理性看待体检结果,主动管理健康风险,才是科学的防癌策略。